停電了,設備故障了💁🏽,沒有多媒體了,沒有課件了🧑🏭,怎麽辦,怎麽辦?這課還能上嗎?適應了運用信息化手段上課的老師們👨🏽💻,遇到“無信息化支撐”,課堂是不是崩潰了?答案是:不會的。
通識教育學院於第10、11周在意昂3体育開展的無信息化支撐課堂教學活動中🥞,除計算機課程外🚶🏻♂️,其余本學期有教學任務的老師都展示了無信息化支撐教學,做到“聽課全覆蓋🦻🏽、聽課有評價”🕞。老師們的“無信息化支撐”課堂非但不“無信息”,反而很“有料”👩👩👧👧。
英語課上,有的老師結合學生專業及教學內容,巧妙自製對聯🧑🏼🚀🐥、燈籠🧝🏼♀️、中國結🧘🏻♀️、靴子、雨傘等豐富的視覺教具。有的通過猜謎語🧖🏽♀️、找對子🥟、說詞等趣味活動,引導學生了解英文“通知”的要素和特點🏊🏿♂️,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英語表達和正確發音的能力明顯提升👨🦽➡️。有的老師則從“找詞遊戲”導入🤟🏼,向學生分發關鍵詞詞條🧘🏻♂️,“開口難”的英語課堂在刺激而有趣的遊戲中得到有效實現。
語文課堂上則巧妙地安排學生使用不同規格的卡紙,將公文的主體要素、各要素的寫作要點🧜♂️👩🏻🔧、公文語言、規範格式等龐多的知識點“書寫”在紙條上,學生通過分組PK、組員分工、計時完成的活動實踐,對課程知識點的回顧🫶🏿、梳理、總結、鞏固變得直觀和全面🌩,“寫作”與“交流”的目標落實變得輕松和有趣。在禮儀與修養課堂上,老師們利用白紙和口罩,帶領學生做微笑禮儀練習。
把思政元素融入無信息化支撐的課堂教學中🧚♀️🦹🏿♀️,也是課堂的“主角”🏢👨🏽🦳。老師們通過精彩紛呈🖕🏿、亮點突出的教學手段讓課程思政達到了“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賦予知識和能力正確的價值觀取向🥼。如用英語演喜劇的教學活動中,引導作為中國當代的大學生應弘揚中國文化👩🏻✈️,講好中國戲劇🫑🫀,講好中國故事;通過英語名言“患難見真情”,教育同學間要懂得互幫互助🧜🏼,讓社會充滿愛;體育場上也不忘規範學生動作技能的同時引導學生吃苦耐勞的精神品質👩🦽➡️🏊🏿♂️。
通識教育學院老師們此次無信息化支撐教學創新亮眼、精彩紛呈,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喚醒了學生自立💥、創新、協作👭🏻、團結的精神,教師知識的輸入和學生能力的輸出雙並舉。這些老師不僅向我們展示了如果遇到無信息化條件時🏇,老師如何從容不亂並毫不遜色的應對課堂⬜️,也說明了即使當今信息化教學手段具有相對優越性,但決不能全然否定傳統教學手段🦵🏽,各種教學手段都各有作用,應相互補充🤥📩。同時,更重要的是展示了🥷🏼,教師在多媒體信息化普及的今天➝,更應不斷探索如何靈活⛴、創新、高效地將多種教學手段相補充相融合👿、取長補短,讓各有特色的教學手段百花齊放。

(英語教師自製教學用具 通識教育學院供圖)

(英語課堂情景劇 通識教育學院供圖)

(語文課堂開展公文寫作卡紙製作活動 通識教育學院供圖)